区块链科技背景(区块链诞生的背景)
互联网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最伟大区块链科技背景的技术发明,它解决了任何人之间可靠的、近乎零成本的信息传递,短短二十年时间就重塑了区块链科技背景我们的生活方式。然而,目前的互联网仍然存在很多缺陷,其中最大的痛点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信任建立的问题,导致价值的转移方式不得不依赖中介,成本高、效率低。
区块链(Block Chain)技术被认为是互联网发明以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,它依靠密码学和数学巧妙的分布式算法,在无法建立信任关系的互联网上,无需借助任何第三方中心的介入就可以使参与者达成共识,以极低的成本解决了信任与价值的可靠传递难题。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应用——区块链金融,被认为是传统金融的颠覆者。郭峰博士是国内区块链技术早期的研究者和投资人,本次讲座将和大家分享区块链技术的原理、概念及国内外最新发展状况,介绍国内在区块链领域的投资与创新活动以及应用案例。在此基础上和大家共同探讨“互联网+区块链”模式,包括区块链技术在金融、物联网、社交、医疗、档案、司法、版权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创新。
“区块链”作为一个最前沿的知识,目前还不被人们所熟知。但它是个很有意思的技术领域,虽然在90年代中期就没有人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,但是直到2009年,“比特币”出来之后,大家才慢慢知道区块链的价值。之前,我曾在大学和国企做过相关的研究开发工作,但是国家有国家的情况,尤其在这个领域,很前沿的科技常常不被很多人理解。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介入“区块链”这样的领域呢?互联网和区块链有什么关系?
我们先从互联网的历史说起。先来看下面这张图片:
在图片的上半部分,大概从1978年到现在展示出了互联网的几个发展阶段。从 TCP/IP协议开始,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:
在1978-1995年期间,互联网只是几所大学的专家科研工具而已,我本人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就在使用;1995年之后,我们国内逐渐引进了互联网,一直到两千零几年的时候互联网成为了大众信息工具,互联网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是在“移动互联网”之后。在这期间,国内诞生了很多不错的公司,从华为、腾讯,再到百度、阿里巴巴。事实上到目前为止,我们接触到的互联网主要是信息传递的工具。从阿里巴巴、京东这些电商来讲的话,互联网已经是一个经济平台,但事实上,目前的互联网在经济尤其是金融领域的表现,有点力不从心。
2015年被业界称作“区块链年”,区块链能带来什么呢?大家可以在网上查一下区块链的概念,可能会比较难理解。我今天试图通过通俗简单的方式,让大家理解区块链是什么,今后区块链在应用方面可能会有什么创新,我们一起来思考。
第一,有关区块链的概念;
第二,国内外对于区块链的应用和技术开发程度;
第三,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推动这方面做工作;
第四,分享有关区块链的应用案例。
一、区块链技术概要
1、互联网发展的问题
我们把时间再往回推300多年。互联网被很多人称为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最伟大的发明。事实上我一直在想,其实从创业、创新的角度来讲,互联网在中国的历史,我个人感觉不应该叫做第二次技术创新?在我们中国的农业革命和手工业时期,我们中国有很多的发明创造,比如种子、农耕、瓷器、丝绸等等。事实上这些发明创造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讲,我们中国都处于很领先的地位。我们晋商在明清时期兴起的票号,是中国人第一次技术创新浪潮的结晶。从1640年工业革命开始,世界上第二次技术创新大潮已经开始,只不过我们没有。互联网技术在中国文革期间(1966年到70年代)开始逐渐成熟,1978年TCP/IP的协议基本上已经成熟,而中国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。1995年互联网在全球进入发展大潮的时候,我们中国也逐步开始有了网络技术之类的研究开发。(参照下图)
2015年被称作全球区块链的元年,这时候政府提出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,我个人认为这才是中国第二次技术创新潮的起点。我们知道,互联网解决了我们任何人之间点对点、可靠、近乎零成本的信息传递。事实上,使用互联网我们可以实现任何两个人之间信息的传递,并且可以做到非常可靠、非常安全。1990年-1997年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些事情,网络业界曾发生过TCP/IP和ATM架构之争。ATM代表了传统电信的思维模式,是一个集权式、中心式的协议架构。这时另外一些做计算机的人,从计算机或机器之间通信的角度提出了另外一个解决方案,这就是所谓的TCP/IP协议架构。区块链科技背景他们提出的观点和电信的做法完全不一样,经过实践和应用的考验,到九十年代末,TCP/IP协议占了上风。(参照下图)
在2000年之后,TCP/IP彻底战胜了以ATM为代表的电信架构。当时我们做研究开发的时候,很多人没有意识到TCP/IP的特点所带来的优势。
网络架构与建筑大楼类似,这个大楼被分为若干层次,其中,TCP/IP的核心路由、交换功能在网络层,电子邮件等应用在顶层,也叫应用层。TCP/IP在网络的层面实质上是去中心化的,不同的网络之间,路由可以共享,设备和设备之间是对等的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。这样使得网络的成本,包括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大大降低,并且使得网络的建设可由大众来完成,甚至每个人家里都可以设置路由器,这个效果最后凸显出来——我们之间传递信息的成本基本上接近于零。如果高科技的东西你用起来很贵,那么这个东西其实没有用。
2000年后,互联网在国内外快速地发展,没有几年的时间就建立了很多的应用中心,比如搜索、电子邮件、电子商务、社交微信等等这类大量的应用系统。不知大家意识到没有?这些应用系统其实是一个高度中心化的系统。比如说微信,我现在要发一个微信给宋老师,那这条信息一定是经过某一个服务器传递的。如果我跟宋老师之间不经过腾讯的服务器,而是我们之间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直接的通道,这可以保证绝对安全地传递信息,宋老师收到的信息百分之百一定是我发送的,不会有错。但是,如果我通过腾讯的服务器发送这个信息,这里面就会产生一个信任问题:我发了一条信息给宋老师,他说没有收到,我就没有一点办法,我说A他说B,这个时候找腾讯,它也不解决这个问题。另外就是对中心本身的信任问题,从技术上,腾讯的服务器可以看到发送的信息细节,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服务器对信息进行了篡改,发送方和接受方是无法感知的。
当区块链技术从硅谷传到华尔街后,很多经济学、金融学专家认识到了区块链的重要性,认识到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。为什么呢?因为区块链解决了端到端的信任和价值的传递,并且能以很低成本传递(参照上图)。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?我们看看区块链的定义,简单地讲:“区块链是利用分布式账本进行交易和物品管理的数据处理技术。在无法建立信任的互联网上,区块链技术依赖密码学和巧妙的分布式算法,无须借助任何第三方中心机构的介入,用数学的方法使参与者达成共识,并且保证交易记录的存在性、合约的有效性以及身份的不可抵赖性”。
2、区块链相关技术
区块链是利用分布式账本进行交易和物品管理的数据处理技术,涉及到几类相关技术:
第一,密码学里边的东西,包括公钥和密钥体制、数字签名之类,我们现在在正常的银行系统和电子邮件,包括浏览器系统里边已经在用,这个技术本身是成熟的;
第二,分布式算法,这是我们在学计算机科学时学到的知识;
第三,网络,即互联网和TCP/IP等,比如P2P网络方面的内容;
第四,区块链金融,它和金融学、会计学等专业有关联。
下面借助漫画来讲一下一个区块链系统是如何工作的:
比特币的共识机制是大家都计算一个无聊的数学难题,俗称挖矿,谁先算出来谁就获得了记账权,这也是很多人认为比特币有问题的地方。
共识算法
这个问题的起源来自于东罗马时代,当时军阀混战,很多军阀结盟攻城,这和民国初期的军阀混战有点像。图片当中A、B、C、D是四位将军,其中A是同盟军司令,B是同盟军中叛徒,试图破坏这场攻城战争,C和D是正常的同盟军。
A司令发布了一个命令:攻城!这个命令的代号是“1”。他把这个信息发给了其他的将军,这类似于互联网中的P2P网络协议。B、C、D都会收到A将军发来的命令“1”,每个人把收到的命令签上自己的名字再发给其他将军。B收到之后,为了制造混乱,转发给C和D的不是“1”,而是“0”,但为了不暴露自己,发给A司令的仍然是“1”。C和D因为是正常的同盟军,他们把收到的命令签字之后再按照原样发出去。我们看到图中表格,在收到的命令当中,C和D收到的是“101”,但是根据共识算法,他们在之前约定,按大数判决确定正确的命令,因此,C和D认为是攻城,是“1”。在这个例子中,尽管有B的蓄意破坏,但A仍然可以和C、D一起联合攻城,取得战争的胜利。
“共识算法”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已被广泛研究,有许多成熟的算法可供选用。具体设计时,可按需求不同设置系统指标,设计系统的安全可靠性。
分布式账本
下面我们来看一下“分布式账本”(参照上图)。从人类远古时期的结绳计数到当代的计算机记账,本质上使用的记账原理都一样。下面我们看看分布式账本是什么。图片右侧上面两个是传统的账本,底下两个是分布式账本。
首先我们顺着线往下看(参照上图),传统账本或者只有一个副本,或者可以允许多个副本,但限制账本的使用者。而分布式账本通常可允许多个账本分布式存在,并且允许多人同时维护账本。依据账本的记入方式不同,分布式账本又可再分为两类。
在分布式账本里,第一类是仅仅允许可信的人记账,第二类是任何人都可以记账。其实我们知道的比特币属于第二类。和单一中心传统记账方式相比,比特币走到了另一个极端,是彻底的去中心记账,所以它带来很多问题,譬如完全的民主记账造成容易被攻击等等。目前实用的区块链技术采用比较多的是第一类分布式记账方式,它从可信的节点中按算法随机挑选记账者。也就是说,每一个可信节点都有信用级别,根据信用级别确定这个节点可不可以记账。同时,有信用级别的节点并不知道自己能否记账,这是靠一个算法随机来决定的。
区块链
区块链的数据结构
为什么叫做区块链?(参照上图)图片当中每一个“方块”都是由很精密的数学结构串起来的数据。这些数据本身链接到了另外的数据上,以后产生的数据也要链接到前一个数据当中,区块链的“链”就是从这里来的。
这些链条是加密的链条。每一个“块”里边有一些数据记录,它们用来记录交易。这些记录设计得非常巧妙。比如说100块钱的记录,假设是我的100块钱,那么记录当中除了有我的签名外,还有关于这100元的来历记录,依据这些记录,可以明确地知道这100块钱是哪个人支付给我,他的钱从哪里来,等等溯源的信息都记录在案。这些记录可以是钱,也可以是某一个钻石的凭证。
了解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掌握基本数据结构的知识后,就可基本搞懂区块链的数据结构,进而理解区块链的精妙之处。在座的同学如果有学计算机和数学的,我建议大家读一读这些技术细节,这非常有助于理解区块链的工作原理。
接下来我们从另外的层面来看区块链,区块链像一栋大楼,好比TCP/IP所谓的协议体系(参照上图)。区块链在应用的很高层,一边是IP,另外一边是TCP的很多的协议。从这张图我们看出,区块链不是一个新的事物,而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加入的新的应用,比如电子邮件、浏览器等等。区块链本身和其它技术平行,如果互联网加入区块链,就使得互联网区块链化。再往下分可以分成三个层面:
第一,最底层的技术。包括密码的算法以及平台的路由协议。因为区块链本身有中国自己的标准,有自己的技术。国外有国外的技术,不同的区块链之间要进行沟通,这时候需要一些平台路由技术,跟互联网的网络层面有相似之处;
第二,区块链的应用。比如基于区块链的现金、银行、股票等等。还有一些是基于物联网方面的应用,比如我们在座的同学毕业之后要做开发,你们不需要把区块链搞的特别清楚,只需要把接口弄清楚就可以了。
区块链的三个核心特征
第一,共识。“共识”指的是靠共识算法建立信任,这些算法不依赖于人和机构,是靠民主的机制实现的。这个领域研究了很多年,现在也是是非常热的研究热点;
第二,安全。“安全”即可追溯交易的历史。一块钱的记录被一个链条指向上一个记录,一直到最初的记录。一旦交易记录被写入到这个区块链条当中,就不可以再更改。因为写进去之后是经过很多人投票才写进去的,签名之后,在技术上是绝对改不了的。区块链可以防止篡改、防止撤销,并且是靠分布式的方式运行;
第三,开放。开放性是互联网中的任何应用都需要满足的一个特点。

区块链的社会意义
刚才讲了很多关于区块链的知识,通俗地说,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?区块链最大的意义(参照下图)在于它降低了全社会的交易和运营成本,去掉了中间的环节,使工作效率提高了。我这里列了三条,包括在金融领域、物联网领域、以及对中国当下社会治理的意义。
二、国内外发展状况
1、谁在关注
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都有谁在关注区块链?目前基本上国内外金融领域、IT行业的大佬都在关注区块链,而且有些已经做出了产品。除此之外还有政府机构、事业单位等也在关注区块链。
2、国外应用情况
下面讲一讲区块链在国外的应用情况。首先区块链的第一个应用是比特币,比特币在2009年上线,引起了大众的极大关注。我们认为比特币应用本身是没有前途的,事实上设计比特币的团队是90年代中期做“数字货币”的一些人,领头的人自称中本聪。我有一位朋友在1995年的时候,就在国际电联下面一个叫做数字货币标准化委员会任主席,他们做的数字货币方案在当时已经成为国际标准,但是在政府金融界层面一直没有被重视。比特币本质上是数字货币的一种,更确切地说是数字黄金,设计者非常厌恶美联储无休止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,他们试图设计一个更公平、不受政府驱动的金融机制。
3、区块链金融
关于区块链金融,我特意加了两个例子,有一个叫R3CEV的公司,简称R3,这是一个银行联盟公司,目前有43家大的银行机构加入了该联盟。R3致力于银行区块链的行业标准,构造全世界通用的清算体系。
4、国内动态
在2015年之前,国内有很多投资者、创业者介入比特币领域,热衷于挖矿淘金,对其底层技术的区块链却少有人问津。2015年初开始,区块链风由华尔街吹到中国,在国内投资领域形成了一股热潮。
三、如何推动区块链应用创新?
关于区块链领域的创新,由于涉及到基础的技术、新行业标准、传统应用对接等环节,的确有一定难度。点亮资本已经进行了若干年的布局,在底层软硬件技术、创新体制、以及应用创新上已经形成了生态链。
开通头条号(头条号名称:“上海创业汇”)
来源: 华夏基石e洞察

标签: 区块链科技背景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